拨打电话
186-2834-2586
复制微信
首页
摆账服务
摆账案例
资讯动态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摆账服务
摆账案例
资讯动态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摆账网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
打造氢能创新产业链
打造氢能创新产业链
2021-08-19
/
1125
在北京市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内,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加氢量可达4.8吨。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实施方案》明确,北京将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国际交流和应用推广平台,努力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合力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形成氢能低碳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着力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发展氢能产业是推动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促进京津冀在全国范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支撑。”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表述,京津冀区域是国内最早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地区之一,具备研发实力突出、产业基础完备、氢能供给多元、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三地产业与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氢能技术与产业能力上看,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国内起步最早,现已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在北京氢能发展的“大方案”中,还有更具体的“小目标”。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25年前,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同时,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布局也将统筹规划,以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为引领,集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北京市域内,京北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京南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承接北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本报记者 杨学聪)
推荐文章
摆账亮资网资讯-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解读2021年6月CPI、PPI数据...
发布日期:2021-07-09
去年,住房公积金提取率增长了13.94%...
发布日期:2021-07-19
法院:别人收的账要退回...
发布日期:2021-08-07
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多久能到...
发布日期:2021-08-06
收藏!这些税收优惠下半年继续享受...
发布日期:2021-08-03
摆账亮资网资讯-100万元存入银行,5年后只剩下1元?储户也被拘留了!“消失”的存款在哪里?官方回应...
发布日期:2021-07-09
工伤食品补贴多久发放...
发布日期:2021-08-04
方:居民收入持续恢复,居民消费增速加快...
发布日期:2021-07-16
摆账亮资网资讯-这件事与亿万家庭息息相关。李克强会见并制定了这些政策...
发布日期:2021-07-09
银行代销基金纷纷降价或从互联网平台获悉...
发布日期:2021-07-19
打造氢能创新产业链
2021-08-19 / 1125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实施方案》明确,北京将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国际交流和应用推广平台,努力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合力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形成氢能低碳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着力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发展氢能产业是推动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促进京津冀在全国范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支撑。”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表述,京津冀区域是国内最早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地区之一,具备研发实力突出、产业基础完备、氢能供给多元、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三地产业与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氢能技术与产业能力上看,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国内起步最早,现已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在北京氢能发展的“大方案”中,还有更具体的“小目标”。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25年前,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同时,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布局也将统筹规划,以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为引领,集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北京市域内,京北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京南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承接北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本报记者 杨学聪)
推荐文章